四合院高端服務領域一流企業
填寫需求,請相關專家與您聯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敏)最近幾天,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特別忙碌,接連舉辦了“2024城市歷史文化對話”活動以及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課本里的東城》開機儀式。這些活動都指向同一個目的——保護老城,展示老城。
歷史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載體。傳承保護利用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對于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氣質意義重大。日前,《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規劃(2023年—2035年)》重磅發布,圍繞四大價值主題,全面推進2035年建成世界文化名城,推動共享遺產保護成果。
在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單霽翔院長看來,文化遺產對一座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他說:“北京市東城區構建完整的保護系統,在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中不遺余力,不斷創新文化傳承新路徑,形成了在全國推廣的示范案例。”
老建筑、老胡同組成了東城轄區的大部分。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上15處遺產構成要素中,有12處位于東城區。東城區在保護和利用中軸線方面做出了顯著努力。近年來,東城區完成了社稷壇、太廟、皇史宬等一批重點文物的騰退和修繕工作,開展了鐘鼓樓保護修繕和北大紅樓周邊綜合整治,完成了前門大街第五立面整治,打造了永定門北望中軸線景觀視廊,使中軸線的古都脊梁更加壯美。
在保護老城的同時,東城區持續推動區域歷史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例如,推出《老單走東城》《尋古訪今話東城》系列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用有情有景、有思有賞的時代精品力作展示東城的古往今來、文化傳承。
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東城區又將推出新的微綜藝《課本里的東城》。節目以“研學”為核心形式,圍繞中小學語文、數學、物理、美術四門學科構建邏輯架構,依托東城區域內的中國美術館、天壇公園、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國棋院、齊白石舊居紀念館、老舍紀念館、鐘鼓樓、來今雨軒九處與課本知識相關聯的文化點位,邀請知名文化學者、高校學者、領域專家及行業代表等共同參與拍攝。
12月19日,由中共東城區委宣傳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北京廣播電視臺和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聯合出品的文化探訪研學微綜藝《課本里的東城》開機儀式在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舉辦。受訪者供圖
《課本里的東城》也將延續前兩季傳播優勢的基礎上再度創新,將通過更多幕后花絮、主創人員訪談、拍攝花絮分享,讓觀眾了解節目制作背后的故事,同時通過與KOL的聯動和社交媒體的互動,讓更多人參與到城市研學的熱潮中。
東城的歷史文化研究已經走在不斷創新的道路上。2023年11月,東城區成立老城歷史文化研究高端智庫,成員為東城的文化發展提出不少可行性意見。近期,東城區為老城歷史文化研究高端智庫第二批成員頒發了聘書。未來東城將鏈接南京、西安、杭州、開封、洛陽、蘇州、福州等更多城市,探索歷史文化城市保護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實踐創新,讓城市歷史文化“活”在當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